政治局最新定调

2020-08-04 7568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年中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来具有关键意义,此次会议更是如此,对国内国际的最新形势及应对措施作出了清晰判断,“中长期”“持久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重要关键词。

判断一:“中长期”“持久战”,加快“双循环”

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得益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中国成为全球最早走出疫情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活动也在逐月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之后就是一条顺畅的复苏之路。我们面对的形势不仅仅是复杂严峻,关键在于“不确定”,高层对此有着清醒的判断,提示“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所谓中长期问题,指的不仅仅是疫情态势,还包括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和外部政治环境。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矛盾,从开始的经贸冲突迅速扩展到现在的科技、金融等领域,成为中国经济复苏道路上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此背景下,中央又一次重申“药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打通国内循环,需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推动全流程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果断放水养鱼,确保供需平衡,改善分配格局,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

打通国际循环,需要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围绕“一带一路”规划构建合作创新网络,稳步降低关税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谈判与制定,推动对外开放朝着更高、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尽管二季度我国出口数据体现出了很强的韧性,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大幅上升、并达到了历史高点。但是疫情之下,全球市场萎缩速度较快,WTO预计全年世界贸易增速将缩水18.5%。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中国出口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保持在历史高位,也可能会面临较大压力。因此仍然要将总需求的重心放在国内。

不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不等于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从国际循环视角来看,“畅通国内大循环”至少有两个意义:一是以国内的复苏繁荣推动国际经济复苏,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判断二、财政与货币:更重实效,强调配合

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此次政治局会议更加强调“效果”,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同时,要“注重实效”;货币政策在更加“灵活适度”的同时,要有“精准导向”。

财政政策的“实效”,主要是“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这也意味着,下半年的财政发力重点将从此前的“纾困”转向“刺激经济”,为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

货币政策“精准导向”并非第一次提及,背后原因也不难理解。除了基本面有所改善以外,正如CF40学术顾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金融四十人年会上所指出的,“有些方向我们不希望资金流入,甚至会采取措施防止流入,比如房市、股市;有些方向我们希望资金流入,比如实体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会议还强调了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这也有几层含义:一方面,是财政与货币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则是财政货币政策要与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判断三:房地产:调控政策保持不变,体现“三稳”思路

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年中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给出了明确定调,不过表述与此前无异。再结合7月24日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可以看出,当前中央对房地产调控这根弦依然维持紧绷态势。上述表态体现了房地产政策的连续性,没有出现大的转折,仍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性,进一步使后续房地产发展的方向不偏离、调控力度不放松,有助于下半年各市场参与主体更好把握市场政策走向。

这里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就是少数城市出现楼市过热现象,而这些过热现象背后除了有市场刚需,还有资金的推动。上半年宽松的信贷环境下,出现了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再度推高房价迹象。二是少数城市放松了房地产调控这根弦,所以此次会议给部分城市提个醒,并强调,“要全面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和处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未来的房地产调控将更具差异化、主动化和联动化。

判断四:应对产业链供应链挑战: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会议指出——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随着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加紧实施产业回流战略。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再度紧张。在新形势下,保护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成为重中之重。此次会议明确,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从中国产业链的全球影响力来看,中国是唯一一个具有所有300余个工业品部门的国家,而且还有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基础设施、产业链配套网络、新技术(工程师红利)、单位劳动力成本、改革红利等很多优势可以挖掘,这是我国的竞争力所在;但我们的工业品部门在精度、耐用性、良率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存在“卡脖子”的情况,这成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亟需提高的关键。

如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对此问题指出,中国需要打好五张牌——市场是王牌,产业链是王中王,营商环境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是基本牌,核心技术创新补齐短板是关键牌,深化改革开放是我国永远的底牌。

如何“补短板”?怎样“锻长板”??

对外,坚持更大程度的开放。仍然需要重视参与国际产业链的重要性,以更大程度的开放化解“去中国化”潜在风险,为下阶段我国产业链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内,有效启动国内大循环。其一,可鼓励出口型企业根据国内市场需要进行改造,扩大内销的份额,并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专业化分工的主要驱动;其二,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和市场机制,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尤其应加快落实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其三,把握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机遇,重点关注产业链软件系统的标准制定和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等。

长期来看,地缘政治因素将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产生深远影响。我国需要充分认识美国政府遏制中国发展的决心,对美国方面可能采取的严厉措施和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调整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判断五: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 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此次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再次体现出中央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心。

作为金融治理的天然主战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风险定价、市场预期、社会监督等具有多重功能。未来,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应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取向。

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影响,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加之目前我国制度建设存在短板,部分市场乱象有所反弹——

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问题较为严重;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图卷土重来;企业、住户等部门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

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对上述现象,今年以来,相关监管部门已多次提出要坚决打击资本市场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7月1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三十六次会议,研究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工作要求。

金融委会议认为,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制度建设存在短板,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较低,发生了多起恶性财务造假案件。新修订的证券法已大幅提高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监管规章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构建了立体处罚的有力框架,证监会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证券执法和司法工作,坚决打击、遏制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回应社会各方面期待。

多位学者对此问题指出,想要进一步加强证券执法和司法工作,实现对证券违法活动精准出击,需要着重解决监管合力问题。

总体来看,此次政治局会议措辞依旧严厉,结合金融委年内四次针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表态来看,从严从重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仍将是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举措。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联系我们

首页
协会概况
政策法规
会员入驻